朱振庚笔下的 “ 众生相”

贺玮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7-06-12

meishubao/2017061214591846709.jpg

“风骨有相——朱振庚艺术展”现场

西方艺术教育体系进入中国的近百年来,中国的艺术家陷入类似中与西、古与今这样的纠结之中者不在少数,朱振庚是一个例外。近日,“风骨有相——朱振庚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系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围绕“从水墨到重彩”“戏墨人生”“众生相”“速写与白描”4 部分展出的朱振庚的 100 幅作品及文字手稿,全面展现了朱振庚的艺术人生和他在水墨领域的成就。

meishubao/2017061215025914337.jpg

朱振庚 戏剧人物46x34cm 2006年

朱振庚是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重彩写意画家。他 1939 年生于徐州,一出生便被养父母带大,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由于养父是一位火车司机,朱振庚少年时便辗转在徐州、桂林、柳州和天津等城市,过着漂泊的生活。青年时代,朱振庚被南京艺术学院破格录取,却因为家境贫寒而未能入学。此后的漫长岁月里,朱振庚当过工人、警察、小学教员、铁路宣传员等。虽然没有机会进入美院,但画速写的习惯从未中断。直至 1978年,已近不惑之年的他终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师从蒋兆和、叶浅予、吴作人、李可染、李苦禅等。在读研究生时,朱振庚喜欢上了万徒勒里、库图索、西盖罗斯、毕加索等西方艺术家,并开始了全新的艺术探索。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朱振庚早期的水墨作品是从画坛主流的现实主义的水墨体系中承袭而来,但在他研究生毕业之后,受现代思潮的影响,他的水墨语言开始走向现代重彩的构建。从重彩到水墨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发展历史逻辑,而从水墨再到重彩,则是在现代语境下朱振庚寻求传统绘画的当代转型的路径之一。”

meishubao/2017061215044146873.jpg

朱振庚  菩萨造像34x34cm 2008年

朱振庚曾对重彩创作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结论是:“中国艺术必须依托于现代艺术这个背景才能活跃起来,现代重彩切忌‘洋味’重彩,需从中国文化精神中生得主根,尊重传统(但不迷信传统),涉猎中外,吞吐古今,创造新的传统。”

在朱振庚的重彩画中,可以看到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的造型和构成等因素,也可以看到中国民间戏曲美术中的形象和色彩。他将“色”“墨”“粉”3 种元素充分运用,又吸收了敦煌壁画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生机勃勃,韵味十足。有人称其艺术为“古今中外,土洋俗雅的大团圆”,但朱振庚认为自己“观古、观土、观洋、观我;不古、不土、不洋、不我。从无住本、不拘一法,我之为我,自此成立”。

当然,朱振庚并未止步于此。60 岁之后,朱振庚的画风开始回归书写化的写意状态,他开始直面生活,描绘当今社会的“众生相”。朱振庚晚年创作了多幅以“众生相”命名的水墨人物作品,这些人物或在拥挤人群中呆若木鸡,或坦然赤裸于人前,逸笔草草,稚拙天真。

meishubao/2017061215014291690.jpg

朱振庚 众生相 245x173cm 2004年

很多人认为朱振庚是一个艺术天才,但成就其艺术的,更多的还是他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拙于世故的耿直性情,是看尽“众生相”之后的返璞归真和自由自在。正如周思聪先生对他的评价:“来自民间,来自底层。性情耿直,拙于世故。世间不平之事常使他目瞪口呆,他的坦白直陈也常令人目瞪口呆。这种经历、性格对人生而言是苦涩的,对艺术却是百炼成钢的淬火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