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蛮笔名考

康乐  发表时间:2017-02-07

摘要:我父亲胡蛮原名王钧初。胡蛮这一笔名是他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延安后才开始使用的。他一生中用过很多笔名,如:王毓奇、王洪、王弘、王凡、旺红、苦力、罗思、胡蛮、祜曼、华普、华采、互满、互曼等。

胡蛮笔名考

康乐


    我父亲胡蛮原名王钧初。胡蛮这一笔名是他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延安后才开始使用的。他一生中用过很多笔名,如:王毓奇、王洪、王弘、王凡、旺红、苦力、罗思、胡蛮、祜曼、华普、华采、互满、互曼等。

从胡蛮在不同时期发表的著作看:他曾于一九三二年“左联”时期以原名王钧初完成并由上海长城书店出版过著作《辨证法美学十讲》(现存北京图书馆,善本)。他又于一九三四年用原名写作并由北平文心出版社出版过《中国美术的演变》一书。此外鲁迅在其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二日及三五年八月三日、十三日、二十五日、九月一日、六日、二十五日和十一月三日日记中也都称其为王钧初。

    鲁迅曾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十八日及三六年八月十九日、九月二十四日日记中称胡蛮为王凡。鲁迅又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及三六年二月二日、二月七日日记中称其为王弘。

胡蛮曾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以苦力笔名撰写过《鲁迅的美术活动》一文(见人民美术出版社《学习鲁迅的美术思想》一书)。

    一九三九年五月从苏联回延安后,根据华君武回忆他起初叫王洪,后来才改名为胡蛮。此后无论是在“鲁艺”任教还是其他正式场合他都主要使用了这个笔名。他曾以胡蛮一名先后在《解放日报》、《文艺突击》、《中国文化》、《新华日报》、《大众文艺》、《新中华报》、《鲁迅研究丛刊》等报刊中发表过《抗战以来的美术运动》、《目前美术上的创作问题》、《对在延安展出的留渝木刻家作品印象》、《解放区的木刻——新年木刻展后记》、《抗战八年来解放区的美术运动》等大量代表共产党文艺方针性质的美术文章。其中有些文章在新中国又以经典文章收入《延安文翠》一书。

    集中了他为“鲁艺”教学的讲义,四十年代初胡蛮用马列主义观点写作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中国美术史》。该书于一九四二年由延安新华书店排版并于四六年三月出版。该书使用了笔名胡蛮。此后,吉林书店及上海群益出版社又用同一作者署名分别于四八年六月和八月再版了这一著作。胡蛮二字之本意根据他自己的解释是取自英语Human 。另据他的解释是:北胡南蛮,有广阔、大同之意。

    一九三九年六月七日在延安《文艺突击》上胡蛮还曾使用过笔名“罗思”发表了《论美术上的民族形式与抗日内容》一文。罗思本意为螺丝钉,表明他不嫌弃做小事、不嫌弃做普及工作。

    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胡蛮又以“祜曼”笔名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文章《名画家皮卡索加入了共产党》。他还在四八年后陆续出版的《中国美术史》某些版本中使用过笔名祜曼。改用祜曼的原因是感觉胡蛮二字难听。根据胡蛮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日记中回忆使用该笔名的意义时说:“国际歌给我以生命力。我在年轻时期读过共产党宣言。我最爱读它。它让我从思想上冲破牢笼。我在青年时期也最爱国际歌。我不会唱歌,但是时常哼它。我还一定要学会唱它。中国汉语翻译的歌词更好些。其中: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的笔名HU-MAN 翻译为祜曼是符合这样精神思想的。”

    新中国成立后,胡蛮又于一九四九年十月在北京新民日报发表的《工友们的画》一文及其他文章中使用过“华采”之名。他本人还刻有并多次使用过“华采”一名的印章。

胡蛮还曾在一九六一年六月号《北京文艺》上以“华普”之名发表了《八大山人的艺术独创性》并在其后出版的学术专著《论神似及其它》一书中使用了同一笔名。该名之意为胡蛮辞去行政领导职务后把自己比作为中华之普通一员。

    一九六六年二月二十日胡蛮在其发表于大公报《年画创作的新收获》一文中还曾使用过“互曼”这一笔名。关于这个笔名,胡蛮曾在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十三日日记中谈到说:中午,休息后,刻了螺丝钉盖图章“互曼”,改写名为这两字。一九四五年九月这个名字我曾口头向毛主席汇报过。……一九四五年八、九月间一个晚上,毛主席在交际处召集延安几十个干部讲话,发动干部到东北去。他刚到会就和大家握手问名字,并且问哪两个字。我因为想改写“胡蛮”为“互曼”,就报告说:写这两个字(互曼)是不是好些?他点点头,没说可不可以。他在讲话时说到:那里有人民就到那里去。他又说他仍然在延安,名字也不改。所以我也不改名字,改也改不过来了。最近我看到新文字改革刊物和报纸上许多地名和民族名字的写法都用简化汉字改过来了。我还何必一定不改难看、难认的名字呢?胡蛮这个笔名因不好说“野蛮的蛮”,改为“祜曼”而祜字不好认(常被读为古字音)。我想还是坚决简化为“互曼”两字好。“互”可以说“互相的互”(互相联系、互相斗争、一分为二)曼是辽阔广大,作为我的世界观不也很好吗?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胡蛮再未曾增加使用过其他笔名。


相关文章